详情查看
收藏
当你无法抑制烦躁、抑郁、愤怒的情绪时,很有效
发布时间:2019-03-11

行为心理学:当你无法抑制焦虑、抑郁、烦躁的情绪时,很有效

如果你希望感到快乐时,你就必须表现出快乐的举止。希望感到有成就时,你的行为就必须看起来很有成就的样子。人生就像是举止与反应的实验室,你的情绪正是印证你行为的一种反应。

一、情绪没有好、坏之分

人不可能没有情绪,只是不要情绪化就好了。如果人没有一点情绪,除非人不在了,人只要活着就会有感知,有感知就会有波动,有波动就会有情绪,情绪就像人的脑电图一样,上下波动,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,就是正常的,可控的,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,就有可能做出过激的行为、或者血压升高、心律过快等问题发生。

行为心理学:当你无法抑制烦躁、抑郁、愤怒的情绪时,很有效

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、管理专家

二、双向情绪控制

1、西医情绪控制法

并非环境本身使你生气,而是你对环境所采取的一种愤怒的反应。并非别人激怒你,而是你对别人表现出生气的反应。

西方人和中国人处理情绪的方式不同,西方人处理问题比较直接,喜欢从行为入手(行为—结果),用行动(行为举止)来影响自己情绪的变化,因为有某种行为举止就很有可能产生某种相对应的感觉,如你表现得很愤怒,就会有愤怒的感觉,反之,你表现得很开心,你就会有愉悦的感觉,西方人是从改变行为,从而改变感觉。西方人处理情绪的方式,就像西医一样,西医的作用是控制‘病灶’,而不能根除,西医有立竿见影的功效,但如果你不良的思维及生活的习惯不改变,一切都会是徒劳。下面我们就具体的介绍一下西方处理情绪的方式与方法:

行为心理学:当你无法抑制烦躁、抑郁、愤怒的情绪时,很有效

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、管理专家

你表现得越愤怒时,你就会越感觉愤怒,而且这种感觉会持续得更长久一些。现代心理学大师威廉.詹姆斯博士曾说:“一个人无法以意志来控制你的情绪。”但是你可以用你的意志来控制你的举止。同时,当你的行为表现出某种样子时,你的感觉就是那个样子。

换句话说,如果你希望感到快乐时,你就必须表现出快乐的举止。希望感到有成就时,你的行为就必须看起来很有成就的样子。人生就像是举止与反应的实验室,你的情绪正是印证你行为的一种反应。

行为心理学:当你无法抑制烦躁、抑郁、愤怒的情绪时,很有效

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、管理专家

因此,如果你表现愤怒的态度时,你就会有愤怒的感觉。那种利用机会发泄愤怒的说法,并不能使愤怒的感觉离开你。让别人看到你发脾气,只会使你让别人看笑话而已,因为那样就像把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。如果、你觉得发泄愤怒比你的友谊、爱情、信仰、信心以及对他人尊重的需求更重要的话,那么你就尽管发你的脾气好了。但是其后果通常是你非常不愿意看到的。

如果你已厌倦你的愤怒独处的话(因为通常会演变到这个地步),那么试试这个办法吧:当它萌芽时就把它除掉。当你觉得胃部收紧,心跳加快,脑筋一片空白时,就赶快使它冷却。如果必要的话,你可以离开现场,但不要自我折磨。

行为心理学:当你无法抑制烦躁、抑郁、愤怒的情绪时,很有效

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

上面的忠告从正反两面来讲,都是一样有效。表现出冷静的行为就会使你感到冷静,而愤怒就不再是你与他们沟通的绊脚石了。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以自己的方式,处理自己的情绪。最终的目的使你必须以有效的方法控制愤怒,控制仇视心理或犯罪的心理,如此才能使你的人生过得更美好。

试试上面这些意见。如果有效,继续实行,如果无效,那就放弃,再继续试试其他方法。如果你能控制自己,使人生朝向更美好的方面前行,那就是成长。

行为心理学:当你无法抑制烦躁、抑郁、愤怒的情绪时,很有效

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、管理专家

2、中医情绪控制法——“无故加之而不怒、猝然临之而不惊”

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,你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;

你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,你就控制不了事情的结果。

中国人和西方人处理情绪的方式却恰恰相反,中国人处理情绪的问题,喜欢从观念、思维入手(思维—行为—结果),如:万象皆虚幻、达人须达观等等,所以,中国人处理情绪问题时像中药一样要温和的多,讲究的是从本源来处理,针对情绪来说,观念是源头,思维是入口,因为事情本来并不影响人,人只受对事情看法的影响,你受对事情看法的影响,远远大于事情本身对你造成的伤害。

行为心理学:当你无法抑制烦躁、抑郁、愤怒的情绪时,很有效

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、管理专家

其一:中国人非常在意别人的感受和看法。又比较重视情感与人际关系。所以相比之下,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容易情绪化,情绪化波动比较大。

其二:中国人做事情都是变化的。因为他会看形势不同而不断变化,这个度就很难拿捏,我们经常会听中国人:‘我看看情况、再定,我再斟酌斟酌’,他要顾及各方面的情况,所以也比较容易压抑自己,不像美国人,有什么就直截了当的说出来,中国人不是的,中国人不喜欢说,喜欢做,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少说多做,如果一直压抑自己自然就会有反弹,压不住了,就会爆发。所以中国人更应该学会适当的减压,减压的方法有很多,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,比如:跑步、健身、游泳、倾诉等方法。

福祸相依,这是我们先辈几千年留下来的智慧结晶。事情没有好、坏之分,只是人解读的角度和深度不同。

福兮祸之所伏、祸兮福之所倚;好事情中也隐藏着危险,坏事情中也隐藏着机会。我们会发现任何好的事情从长远来看未必就是福,任何的坏事情从长远来看未必就是祸。

行为心理学:当你无法抑制烦躁、抑郁、愤怒的情绪时,很有效

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、管理专家

三、控制情绪的目的是解决问题:

中国人喜欢提升‘境界’来解决问题,西方人喜欢提升‘能力’来解决问题。

人类解决问题有两个途径:一、境界;即同一事物(或问题)的不同层面;二、能力;即同一层面事物(或问题)的不同纵深;境界解决的是存在问题,能力解决的是问题本身。境界层面更易发现‘问题’(关键性问题),能力层面更易解决‘问题’(问题本身)。所以,取是能力,舍是境界。

行为心理学:当你无法抑制烦躁、抑郁、愤怒的情绪时,很有效

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、管理专家

1、境界:即同一事物(或问题)的不同层面

用境界来解决问题的人,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,考虑的是这个问题存在的意义和价值,然后筛选出组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,忽略掉无关紧要或次要问题,然后再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进行针对性解决与突破。

用境界解决问题的领导者,遇到问题,不是先忙着解决问题,而是运用系统性思维能力进行综合的筛选和判定,因为同样一个问题,在不同层面它的意义和价值是完全不同的,管理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解决所有的问题,只有时间和精力把对的事情做好,将不必要的事情砍掉。

行为心理学:当你无法抑制烦躁、抑郁、愤怒的情绪时,很有效

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、管理专家

2、能力:即同一层面事物的不同纵深

最终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实力(能力或借力),但如果完全依靠能力去解决问题,就会掉进另一个问题的旋涡,你会发现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,最终会导致管理者越忙越无效、越无效越忙的的尴尬境地。

如:一个人行走时,碰到一堵墙,用境界来解决问题的人,首先考虑的是有没有翻越这堵墙的必要性和价值,如果有必要,接下来考虑的是有没有可以借助的工具,如绕道而行或借助于梯子等工具,而用能力来解决问题的人,就会直接想办法去翻越这堵墙。紧盯问题本身而不放,甚至会直接开个坦克,直接把墙撞倒等方法,问题是当翻越这堵墙之后,发现原来墙后并不是自己想看到的风景,这就尴尬了。